2021用过的智能手机

其实自由惯了会怀念秩序;循规蹈矩惯了也会怀念自由。我现在就是这样(其实就是喜新厌旧)。

2021年到今天(🎄️)用过了6台手机。可能是终于能有一点闲钱可以自由支配用来完成这些很烧钱的事情吧。

六台手机:iPhone 12 ➡️️ iPhone 13 mini ➡️️ iQOO Z5 ➡️️ 三星 S9+ ➡️️ 魅族 18 ➡️️ 三星 S21。其实并不是严格的顺序关系,有的是交替使用,有的是作为备机。可能这里讲的很多都是缺点,但是真的好用的地方、印象深刻的地方还是会提到的。

image-20211225234713857

image-20211226005348684

(两台Lumia乱入。1%永远存在!

iPhone 12

前情提要:切换到iOS( 三星 S9+ ➡️️ iPhone 12)

这应该是最近一年我用的时间最长的手机,甚至都形成了很多习惯。前后对比我后面用的这么多安卓手机,大致有这些特点:

  • 通知系统。也只有iOS能做到这么理想的通知系统了。无需应用在后台,大家都用统一的通道发送通知,甚至能跨墙推送。而安卓的通知系统,要么是app针对定制UI的推送通道进行适配(如小米、华为的push)来实现无后台推送,要么是通过保持后台通知的程序活跃来接收通知,而且这两种方式都不能实现跨墙推送。这一点真的很省心。每次拿到安卓手机,都得花工夫配权限、后台、通知

  • 也就是这些系统设计上的细节对用户隐藏的逻辑,让人感觉要是系统能再本地化一点,再接地气一点就好了。比如通知channel的隔离(屏蔽打车软件的营销广告,而保留接驾信息),来电电话的识别(这个应该所有安卓都做了的吧),工作日闹钟

  • 能效非常好。以我的工作节奏,iPhone 12甚至可以两天一充。今年用的别的手机都做不到。也只有苹果有这个软硬全面控制的能力了。

  • 系统中AI的行为是或多或少地让人感知到的,最简单的就是APP推荐的小组件。电池充电的方式也算是真正学习的:比如我晚上一直插电,它会慢慢充电到90%,然后在我醒之前充满。今年用过的别的手机没有体验到类似的功能,有的只是机械的充电速度和阈值的设定

  • App质量因为App Store审核的原因而很高,付费App、订阅App的生态很健康。在iOS下购买、订阅了很多付费软件,安卓基本上没有

  • 外观很满意(特别是等宽边框和R角),手机壳选项非常多,黑色版本颜色很统一

    DSA03560

iPhone 13 mini

这是我用过的时间最短的(大概就是一个国庆节)手机了吧。因为到手后发现了我对13系列的PWM调光非常敏感,会直接出现头痛、恶心的情况,不能连续使用手机,所以紧急买了一台LCD备机(iQOO Z5)并尝试适应PWM调光失败之后,我原价退货了。

短暂的体验期间,还是有一点印象的:

  • 换机功能非常完善。据说是惟一的能连带微信聊天记录一并恢复的换机了。换机之后,所有登录的帐号都还是登录状态,除非有的软件设置了相应的风控策略让你重新登录
  • 手感是真的好。理想中的手机型态
  • 续航更强了。iPhone 13 mini 基本做到了和iPhone 12一样的续航

真的是可惜了,这个让人瞎眼和头痛(物理)的屏幕调光。

581640451550_.pic

(最终「灭门」)

iQOO Z5

因为iPhone 13 mini不能双卡和瞎眼的调光而购买的备机。1700购入,感觉到今天性价比都非常高,甚至还有高刷、快充。

  • 5000 mAh的电池真的很顶,我的使用场景一周都不用充电
  • LCD永不为奴!
  • 系统UI因为做的比较新,基本就是国产定制化UI的缩影,啥小功能都有(虽然我不用),而且不发热
  • 有指纹,暗光下面部识别也不会闪眼睛,整个使用过程都不会打破舒适,完全有做主力机的能力
  • 缺点就是,这个UI确实一看就知道是中国人做的,西文适配很不友好,最典型的就是It’s中间的符号被显示成全角的中文引号

这部手机目前主要用处是1) 作为我的无人机的遥控器的御用手机(避免了飞无人机时来消息、来电话的尴尬)和2) 睡前娱乐(ASMR,刷微博)。真的很值这个价格,可惜这个后壳的渐变颜色非常掉价,可以通过戴保护壳解决。

image-20211226015645988

Galaxy S9+

这是一台旧机,可能也是我这三年最爱的手机,拿起它就像拿起了我最印象深刻的留学和大学的生涯。边框和后盖的摄像头塑料件都被我用得完全掉漆了。系统的独特性和Bixby也是我之后再次购买三星手机的原因。在我买魅族18和卖魅族18的间隙,我仍然把它当主力机使用,可惜它太卡了,微信的日常使用都非常卡。

image-20211226005516832

魅族 18

说完了最喜欢的手机,这台就是我最讨厌的手机,如果是这台手机的硬件安装上One UI那将是决杀,可惜安不得。以下全文摘录自我的朋友圈发表的对其的吐槽:

Flyme是我用过的用着最难受的系统了[微笑]

我不理解,这个系统说实话,和主流系统差的也太远了。我不需要什么花里胡哨的功能,花里胡哨的主题自定义,花里胡哨的分屏、游戏助手,我只想要一个有着AOSP基本功能的稳定的系统。可能那些开发者还在沾沾自喜这些设计多么精妙,我现在只想三丧赶快发布新机让我脱离苦海。

这手机系统,日历事件竟然不能同步?我安装了个三星日历app tmd都能同步,自家的还不能?我就设置了一个状态栏电池不显示电量百分比,结果全系统就没一个地方显示百分比,我要看电量还得找个插头看充电动画才知道?最nt的就是它的夜间模式,堪称阴间模式,遇到过好多次自动切换不生效(包括今晚),而且还自作聪明,自动利用系统去强制让app进入夜间模式,各种鬼畜配色,我寻思别人app自带夜间模式,你为啥要去强制转一下?而且这个功能对系统app是不能取消的,用浏览器和Play商店的时候按钮和字都tm看不清楚。还有这个nt通知系统,我不知道加了什么鬼东西,想收到的通知收不到,重要的通知给我折叠到不重要通知里面去,几天我都不知道,不重要的什么购物app的无后台推送倒是及时得很。最拉的是这个nt语音助手,能识别的就那么几个指令,连一些遥控玩具会的都比它多,而且竟然连任何第三方媒体播放都不能控制!想叫它切换到下一首或者暂停播放都不行,2021年了,我大受震撼。

曾经用过两台魅族,Flyme甚至是从1.0开始就在刷机体验了。为了DC调光买了这台手机,我当时还觉得真香真好用,现在只有极度的后悔。

魅族的通知、夜间模式、自以为是的UI限制堪称阴间至极,某知名开发者今天都还在公众号吐槽:

601640451892_.pic

这台手机最终以¥1700(半价于一个月前的购买价)跳楼出售。个人建议,不是外观党(有一说一,磨砂玻璃后壳真的很惊艳)或者魅族的某些情怀党,别入魅族手机。

最早因为它极好的屏幕素质、DC调光和「小屏旗舰」这个称号而入手,最后因为太烂的系统而忍痛出手。真的是很少有的用着会让人难受的手机系统

P.S. 这台手机在发布会宣称的L1安全认证会随着系统升级而失效 XD

Galaxy S21

实在等不到三星的新旗舰了(农历春节后发售),只能先买三星的S21顶着用了。很奇怪的是我对这台手机的PWM调光不敏感,查了一下,我应该是对频闪深度比较敏感,所以三星最近几款都能正常使用,而苹果的12换到13就马上适应不了。

终于回到了熟悉的One UI!

  • 对比前两家安卓系统,在生活的无缝配合上更接近iOS,例如,它会自动记录你的走路、跑步等健康数据,自动记录睡眠时间(苹果健康和三星健康简直就是一样的功能),有类似于iOS的快捷指令的功能:日常程序。我觉得快捷指令这种功能是一个智能手机系统必须的。我想要在早上听取我的feeding,在手机电量低于30%时自动打开省电模式,运行一些定时自动化程序(例如我到家,到公司、出行时的不同场景)。我目前所体验的系统中就只有One UI和iOS能完全做到。值得一提的是,我使用过的iPhone 12 和 iPhone 13 mini的基于位置的自动化非常难用,给人的体验是定位精度非常低,经常误触发、不触发;反而One UI非常准确,你可以完全相信One UI的判断
  • 相册功能 非常全面,你能想到的图片编辑功能它都有,视频编辑功能可以媲美iOS(我的好几个延时/航拍视频剪辑和配乐都是在它上面完成的)
  • 可能是过去三四年一直在用这系统,这本非常厚的「三星手机使用说明书」基本也都精通了,所以用起来特别符合习惯,也特别熟悉。「能满足你对智能手机的所有幻想」,这算是我对智能手机系统的最高评价了。更别说,它还自带无线的Samsung Dex桌面系统
  • One UI是那种很少见的系统,既保留了国际版安卓系统该有的规范和特性(例如,永不消失的L1认证,可以爽快看Netflix;自带Google服务;自带全球频段和本地化支持),又有符合国情的本地化功能(机构电话号码识别,工作日闹钟,快递跟踪,打车/外卖软件快速卡片、支付功能)
  • 非常喜欢三星的图标的圆角矩形,百看不厌
  • 三星也有非常优秀的生态,可惜普及度远远不及苹果。我最近才发现,很久以前的Galaxy Buds+耳机搭配三星手机竟然能做到视频和游戏几乎无感知的延迟
  • 外放很无敌,基本吊打一众手机,所以经常在家用它外放听歌

如果你是新用户,上手三星手机系统的时间可能比较长,因为三星手机的「说明书」非常厚,到最后面掌握Good Lock才算毕业;另一方面,One UI是功能实现上最接近iOS系统的,某些你很依赖的iOS系统的功能One UI上也有对应的实现,例如Handoff、iCloud都有对应的三星版。

最后

其实今年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习惯产生了很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因为看过了《The Social Dilemma》这部纪录电影。以前还要设置每天三小时的手机使用时间,现在即使不用设置,手机的每日使用时间都不会超过两个半小时

智能手机是辅助你更好、更方便生活的道具,而不是吞蚀你时间的反客为主的东西。

可能还是会一直买新的手机,玩新的系统,但是体验的角度已经变了。是手机能否适应我,还是我能否适应手机?

image-20211226015338223

(2015年,DIY的全黑后盖+发光LOGO iPhon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