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iOS

大概(主力机)从安卓阵营转到iOS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虽然两个系统一直都在用,但主力手机一换感觉还是挺明显的。小点都是当时记录的,下面的解释是我现在补充的。

Day 1

  • 输入法/键盘不习惯
    • 首先是符号键位很不习惯,很多下意识去打的问号、叹号、at号会很别扭。适应了至少两周吧
    • 震动。iPhone有这么好的震动马达,不知道出于何种考虑不下放给键盘使用,却能给时间拨轮和系统开关使用。为了键盘震动反馈用了Gboard。iOS Gboard的词库很奇怪,既不能同步Google帐号里的词库,也不能用iOS的词库,还和安卓版本的建议逻辑不一样:打出同样的拼音,安卓和iOS会出现不同的候选词推荐策略(排除词库干扰)
  • 原生应用挺好用,比如播客
    • 这一点其实是我第一天写的,后来我发现播客这个app极烂:在iPad和Mac上能刷出来的节目,在iOS上刷不出来,经常性崩溃。后来我去小宇宙和网易云听播客了
    • 当然,如果这个app没有上述bug,就还是挺好的,有原生体验,还能随便订阅,也没有任何耗电、广告的烦恼
    • 当然还有中国区没有的某些app也很不错
    • 缺少了一个我个人很依赖也觉得很重要的app:尺子。不要说App Store有,我从国区和美区都试过好几款这种app,结果都不准
  • 体验更统一,但是自定义空间有限,大家只能通过各种奇技淫巧来实现
    • 比如添加透明的小组件来实现主屏幕布局的空位
      • 这种app一般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夜间模式选择了调暗壁纸就会露馅
    • 比如通过“快捷指令”实现app换图标
      • 太麻烦了,我年轻10岁的话肯定会折腾很久并换一整套杀马特图标主题,现在老了
      • iOS 14带来的新特性包括app可以自己换图标。个人常用的Todoist和Reeder都支持了,可以换一个图标配色来使整个画面更和谐。当然,一般这功能都是提供给订阅用户的bonus
  • 原生不支持的几个比较我在意的功能
    • 音量隔离功能:提醒声音是同步铃声音量的,不能为各个channel配置单独的音量和震动。有的通知就巨大,比如微信
      • 经过后来了解,这是app支持的问题。一些正常的app,比如Outlook和Telegram,是可以在app单独设置通知方式和声音的。微信真的太猛了,不用原生组件还坚持反人类设计这么多年
    • 锁屏:我希望使用无感知锁屏,或者混合识别,而不是每次点亮手机都需要解锁。或者至少给我一个Face ID解锁后保持5分钟解锁的选项
      • 这一点我也很在意。前两周我尝试了无数次设置-密码中的各种方案,都达不到我想要的──保持5分钟解锁。可能是这种最常用的功能养成的习惯感知最明显吧
  • 和安卓生态割裂很严重
    • 这一点就不展开了,从迁移到同步,跨平台(安卓和iOS设备)的体验几乎为0
  • 功能的人性化感知欠佳。比如我就纠结于睡眠模式,静音模式,勿扰模式
    • iOS确实很极端,很多UX基本完全不人性化,功能的学习成本也比较高;很多单独的UX反而讲起了人话让人别扭
    • 想念贴心的Bixby,提醒我不要熬夜,提醒我打开工作日闹钟,提醒我系统功能的使用,给出生活提示
      • 有一说一,Bixby(升级之前)是我用过的最智能的智能助手了;然而也正是因为它权限太大,新版本的Bixby在功能上基本上是被釜底抽薪了,但即使这样也比Siri、小爱这一众语音助手强很多。它们做的只是语音助手,在你不想动手的时候帮你设置一些东西;Bixby那种才是真的奔着智能去的,你会感觉手机里有一个随时能给你惊喜的东西,而不是那个智障一样的“Siri建议”和“抱歉,我没听清”。我用Bixby和Google Assistant就从来没遇到“没听清”的情况;用Siri每天早上问天气它都不知道还得我手动看
  • 权限可以少操心了,软件质量也可以稍微少操心了
    • 但是我发现app可以直接获取我的电话号码,所以这算是隐式默认提供
    • 作为一个会看app用户条款和隐私保护声明的人,iOS做的很好,更新后App Store页面也很好;可惜了国内的MIUI 12当了个先锋却被无情抵制
  • 和macOS联动非常好。比如新手机要登录很多app,直接都从Mac复制账号和密码,手机上选择粘贴就搞定
  • 通知也可以少操心了
    • 安卓要考虑FMC和墙、后台常驻通知耗电等问题;以及国内的推送联盟推动缓慢,各家支持不一
    • 不知道还可不可以跨墙推送?
      • 经过测试,Gmail、Telegram可以跨墙、不挂后台推送成功
    • 这是我两个月用下来觉得相对安卓最省心的点了,但是也有不满的。很多垃圾国产app,仗着自生服务型内容通知的必要性(如滴滴打车的接单提醒,美团的配送提醒),就觉得用户不会关闭它们的通知,进而疯狂推送垃圾广告,还是在同一个channel上(稍微有点良知app的至少会做一个营销内容广告的独立channel开关),让你关也不是不关也不是。所以我宁愿看着app等车也不想在午休的时候收到贷款广告
  • 遇到的bug:
    • 设置内,“需要密码”选项来回切换有bug
    • 播客,时间轴
    • 负一屏搜索,随便乱打字,渲染会出问题
    • 以上都是拿到手机第一天遇到的。后面我还遇到很多渲染上的bug,和之前iPad上面遇到的很类似;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小组件的bug,时不时消失、卡顿、爆闪,重启也没用,更新系统也没有好转

Day 2

  • 没有智能屏幕旋转
    • 另外一个怀念安卓的地方。躺下玩手机必备
  • 不想离开的:安卓的生活助手(快递,行程,日常),指纹手势,屏幕上的压感home键
    • 有个非常类似指纹手势的功能:轻点背部。但是这个功能非常鸡肋,触发有问题,还会被手机壳影响,甚至放下手机都能触发
  • 一个很小的但是无用体验:在多任务界面,可以用两个手指删除两个app(当然你想用五个手指删除5个app也可以,我试过,这很难)。对比起来,很多安卓UI在桌面这些地方的多点触控支持很差

Day 3

  • WiFi信号没有那么好了
  • 手机信号也没有那么好了
    • 另外,iOS的双卡功能是真的不是人用的。一个简单的例子:A号码给你发来短信,你之前用卡1回复了;之后你想用卡2继续给A号码发消息,却发现做不到:你永远只能用卡1给A号码发消息(一旦你第一条信息是用卡1发的)。想要用卡2,就必须把卡1从手机拆下来再发
  • 很多长按操作习惯要改成横向滑动
  • 有的app字体很大,没有适配
    • 点名批评豆瓣app,这都发布好几个月了都没有适配
  • 没有机构号码自动识别
    • 这让喜欢整洁和整理的人很难受吧;安卓在这些贴心的小功能上就走的很前,比如基本上是标配的短信内容卡片化(使得更容易阅读),中国假期日历,快递统一管理,甚至是购物app自动领券等等(再次怀念三星生活助手)

Later days

  • 缺少一些系统级别的智能控制,比如智能开关WiFi。虽然可以通过快捷指令来实现,但是位置经常抽风,是不可用的(我设置了离开家和回到家的自动化,从来就没有正确启动过;为什么同样硬件的安卓手机就可以呢?怪GPS吗?)
  • 键盘深色模式适配比较好,不只是随系统
    • 比如在深色的app或者界面下,会自动使用深色键盘(即使是白天)(当然我不知道是预先设置的还是自动识别的,但鉴于我用的是第三方输入法和在网页上输入也能适配,我还是觉得可能是识别的)
  • 续航超乎相信。在家24h,在外玩一个白天(双卡4G)可以顶住
    • 日常上班,起床100%,晚上回家65%。开蓝牙(手表,无限耳机)会多耗一点。一直在家的话,可以两天一充
    • 不要问我怎么省电,问就是关闭后台app刷新和少玩手机。戒网瘾直达

TBC

以上基本是前两周写的(感谢Notion),现在已经两三个月了(拖延症真的严重),有空继续补补(之前的好几篇烂尾post都没写完)。

其实自由惯了会怀念秩序;循规蹈矩惯了也会怀念自由。我现在就是这样(其实就是喜新厌旧)。